心系邊疆教育,情注少兒成長。6月1日,魏橋創業集團通過濱州士平公益基金會向云南省普洱市西盟縣勐梭鎮小學新校區項目建設捐贈儀式,采取現場與視頻連線方式舉行。
云南省政府副秘書長、省發展改革委主任岳修虎,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徐紹文;普洱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剛;西盟縣委副書記、縣長張光魁,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邵建波,縣人大副主任劉慶華,副縣長趙潤林,縣政協副主席葉翠;魏橋創業集團副總經理、山東宏拓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叢森,山東宏拓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鋁業公司總經理崔石磊,云南宏合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振等領導同志出席儀式。
楊叢森在致辭中表示,魏橋創業集團自2019年進入云南省,在文山州、紅河州建設綠色鋁產業園區,發展綠色鋁產業和新能源產業;在做好主業的同時,積極踐行科技向善、產業扶貧的理念,大力投入公益慈善事業。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在省發改委的支持下,深度融入云南經濟社會發展,助力云南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事業。我們了解到普洱市西盟縣勐梭鎮小學老校區原建于1958年,已遠不能滿足需要,集團決定捐助新校區建設,為同學們創造更好的學習條件。
士平公益基金會聯席理事長、魏橋創業集團董事長張波常說“我們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有了一定的積累,有了更強的回饋社會能力。在共同富裕道路上,除了履行好就業、稅收、環保等直接責任之外,企業愿意協助黨委政府,搞好民生工作,做好慈善公益工作?!薄澳軌虬呀逃愫?,把孩子教育好,讓下一代的綜合素質得到大的提升,這就是最大的公益?!边^去幾年魏橋創業集團已經在云南省建設了17所“魏橋彩虹之家”,受益學生達1.68萬人次。今年五月又為文山州57所學校捐建了“希望澡堂”。
岳修虎在致辭中表示,今天我們一起和廣大少年兒童分享節日的快樂,也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魏橋創業捐贈的1000萬元資金。在此,代表省政府和全省發改系統對魏橋創業集團和士平公益基金會的無私捐助表示最誠摯的感謝。魏橋創業是鋁業和紡織行業的龍頭企業,到云南發展以來,在有力支撐相關產業發展的同時,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促進了云南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讓我們看到了新生代中國企業的經營理念。希望相關部門一定要把好事辦好,用好每一分錢,把學校建成精品工程,不辜負魏橋創業集團的關心和厚愛。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祝福各位同學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成為國家棟梁之材,在社會各界關心關愛下健康成長。祝愿老師們桃李滿天下,祝愿勐梭鎮小學越辦越好,祝愿魏橋創業集團事業蒸蒸日上,在云南發展越做越好。
王剛在致辭中表示,在這個美好又充滿希望的日子里,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濱州士平公益基金會心系邊疆,千里送愛心,為西盟縣勐梭鎮小學新校區建設項目捐資,這是普洱市教育事業發展的一件大好事、大喜事。在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復雜的情況下,通過視頻連線舉行捐贈儀式,就是要大力弘揚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的責任擔當、家國情懷和奉獻精神,廣泛動員社會力量,積極投身教育事業。扶貧濟困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多年來,魏橋創業集團始終秉承為國創業,為民造福的理念和初心,在推動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同時,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無論是抗震救災、抗洪搶險還是脫貧攻堅、抗擊疫情,總能在危難時間伸出援手,熱心參與公益事業,體現了大愛情懷。
此次,魏橋創業集團、濱州士平公益基金會捐資建設西盟縣勐梭鎮小學新校區,充分體現了集團公司和基金會用實際行動助力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發展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這份愛心的意義遠不止物質和資金的援助,更重要的是精神的鼓勵和對我們工作的鞭策,這種鞭策必將成為一種巨大的、無形的精神力量,滋養一屆又一屆的莘莘學子茁壯成長,激勵一批又一批的有志青年奮發圖強,用優異的成績為社會建設家鄉。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奉獻愛心收獲希望,全市各界要以魏橋創業集團、濱州士平公益基金會為榜樣,積極奉獻愛心,為全市特別是邊疆民族地區的教育事業貢獻更大的力量。
張光魁表示,魏橋創業集團作為一家世界500強優秀企業,始終堅定“為國創業,為民造?!边@一信念,伸出援助之手,體現了集團對社會的責任感,以及行善積德的企業文化,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及千秋”的幫扶舉措。魏橋創業集團送來的不僅僅是一份援助,更送來了一份真情、一份支持,同時也承載著關愛,寄予著希望。我們一定把企業的殷切期望和深情厚誼,化為推動西盟教育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用好援助資金,保證質量,加快進度,確保勐梭鎮小學建成精品工程、民生工程。我們堅信,在魏橋創業集團的鼎力幫助下,在省市各級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勐梭鎮小學建設一定不會辜負各位領導的期望,按期竣工投入使用,以優良的成績回報社會各界的深情厚愛,推動西盟的教育事業、經濟社會發展不斷躍上新的臺階。
在熱烈的掌聲中,魏橋創業集團通過濱州士平公益基金會向西盟縣進行了捐贈。
西盟縣有關縣直部門、鄉鎮、學校及相關參建企業代表參加活動。
西盟縣成立于1965年,是全國兩個佤族自治縣之一,《阿佤人民唱新歌》的誕生地。國土面積1353.57平方公里,國境線長89.33公里,轄5鎮2鄉36個村委會3個社區371個村民小組,常住總人口8.93萬人,佤族6.07萬人,占總人口的68%。解放前,世居的佤族、拉祜族還處于原始社會末期、奴隸社會初期,解放后,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由于特殊的歷史和地理原因,經濟社會發展基礎差、底子薄、起步晚,1954年才創辦第一所學校。社會的發展在于人才的發展,人才的發展在于教育的發展,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西盟縣始終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全力推進教育改革發展進程,教育事業蒸蒸日上,辦學條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育人環境進一步優化。目前,全縣有各級各類學校71所,其中完全中學1所,初級中學5所,職業高級中學1所,小學33所,幼兒園31所;在校中小學生及幼兒17176人。2018年12月全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順利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評估驗收。2021年,制定出臺加快教育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高考首次完成市級下達任務,縣教體局被國家教育部評為2021年度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實施優秀組織單位。